10月23日,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敦煌吐蕃学会理事林世田老师应邀在我院1210会议室作了主题为“翟奉达补抄《金刚经》写本形态探析”的讲座,讲座由侯慧明院长主持,学院部分教师、24级和25级研究生以及卓越班学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中,林世田老师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翟奉达补抄《金刚经》写本”的形态特征与文化意涵。他首先从写本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敦煌写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指出写本不仅是佛教文献的载体,更是社会历史与个人信仰的具体见证。在第二部分,林老师回顾了翟奉达的生平事迹,指出作为晚唐宋初敦煌著名的历学家,翟奉达曾为亡妻祈福而抄写《金刚经》,其个人命运与时代精神交织,折射出敦煌社会的信仰生态。第三部分,林老师深入分析了翟奉达补抄《金刚经》的文本形态与附加内容,包括卷外题的书写方式、所增补的灵验故事、《开元皇帝赞金刚经功德》及真言的附录,以及经文中三十二分结构与遗漏分的特殊现象,揭示出写本在传抄、信仰与政治文化互动中的独特价值。
 
        林老师在总结中指出,翟奉达补抄《金刚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的再抄写,更是一份蕴含情感、信仰与社会文化信息的寄托。通过写本形态的细致考察,我们得以窥见晚唐至宋初时期敦煌地区佛教文化的生动面貌。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表示,这场讲座不仅拓宽了自身学术视野,也激发了对敦煌文献、佛教写本及古代人物精神世界的研究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