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读书会山西历史文化探寻小组举办2025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25年4月2日20: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山西历史文化探寻小组在刘宝峰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下开展了2025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阅读书目为《中国民间崇拜(第六卷)中国众神》。
在会议期间,刘宝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十二大天师、观世音等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刘老师首先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天师”这一称呼而误解其为纯粹道教信仰的神祇,事实上很多民间信仰内容都是吸收了佛、道的信仰内容。然后,刘老师结合书中文字和图片,向我们解释了十二大天师的外在形象、常用法器、坐骑、故事、修道场等,着重讲授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金刚形象,文殊菩萨掌管智慧,普贤菩萨则注重实践。此外,还额外拓展了瑜伽行派和密宗教派的知识,现代的瑜伽运动与瑜伽行派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密切,密宗教派的传授方式多为一对一至二人,刘老师还结合了中国西藏地区的历史进行讲解。
对于观世音信仰,刘老师与大家提问互动,针对“观世音手持杨柳枝的原因”展开讨论,并从多方面回答。
在读书会的最后,有同学提出问题:普贤、文殊等神祇一种是女性形象吗?刘老师通过追溯其传入中国的历史开始分析回答,文殊普贤本是佛教中的形象,从印度传入中国,原本是男性形象,传入中国后,由于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女性形象的亲切易接近,而开始转变,逐渐出现了女性形象。
通过此次讲解,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民间崇拜(第六卷)中国众神》的理解,更以众神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了山西历史文化中丰富的民间信仰内涵,为后续的山西历史文化研究积累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期待下一次读书会活动。
(文/2404 赵夕涵)

春秋读书会冷战组举办2025年上半年第五次读书活动
2025年4月6日18: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冷战组在刘长新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5年上半年第五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活动展开学习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的第三篇。
儒家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虽然有很大差异,但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儒家学说主张中庸之道、守旧和知足,尊奉老人、祖先与有识之士,强调温和的人本主义。作为一种“正名分”的学说,儒家思想在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千多年以来,虽然历经改革,但儒学始终作为主流思想被视为政府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即使是在近现代社会中,孔孟之道仍然在政府和民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儒家学说主张施行仁政,强调君子应利用道德威望进行统治,德才兼备的儒士就成为政府官僚的重要组成。在此基础上,虽然封建王朝的建立需要依赖武力,但由于文士阶级掌握着最基本的经济和文化特权,王朝建立之后就会迅速转向崇文抑武、以德治国的轨道。因此,在中国维持武装力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维持社会治安稳定,而非开疆阔土。但中国维系社会稳定的首要办法是依据“礼”的道德教化,军事手段往往被视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最后手段。所以,中国的军事传统中往往包含许多非暴力的因素。
本次读书会顺利结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201 郝亚彬)

春秋读书会明史组举办2025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5年4月6日18: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明史组在张祥明老师的带领下于5103教室开展了2025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在此次读书会上,张祥明老师带我们阅读了《玉堂丛语》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解释了“三杨”以及以他们籍贯命名的称呼,分别是:西杨杨士奇,南杨杨溥,东杨杨荣。
李公贤在内阁任职期间,太监曹吉祥派人在左顺门传话,请李公贤过去说话。李公贤回应道:“若是皇上宣召我自然会来,但太监召请不合礼制。”曹吉祥便派了两名小宦官强行来请,李公贤正色道:“曹太监你弄错了!这里是天子垂询国事之处,我等是恭候圣上咨询的官员。若奉皇上旨意有事相商,自然应当亲自前来,岂能派人来召?”曹吉祥听闻后解释道:“我近日恰巧患了脚疾不便行走,还望先生见谅。”自此之后,每当有要事商议时,司礼监都只派负责传递文书的内官来传话,太监们不再亲自前来。发展到后来,连内阁大学士与司礼监太监之间的公务往来,太监们也不亲自出面了。可见如今朝廷内部规矩的败坏,已远非从前可比。这一段史料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明代内阁与太监之间的关系。
同时,老师也带我们解读了一段史料,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明代的荫官制度。吴文定公去世后,朝廷追赠他官职并议定谥号,下令以礼祭葬,同时按照惯例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中书舍人的官职。当时吴公的长子吴奭已经凭借父荫成为国子监学生,吏部原本准备推荐次子吴奐担任中书舍人。但皇帝特别下诏将官职改授给长子吴奭任中书舍人,而让次子吴奐补入国子监,认为弟弟的官职不能超越兄长。这番安排令群臣都感叹佩服皇帝的圣明决断。
期待下一次读书活动!
(文/2304 赵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