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读书会冷战组举办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2025年3月1日10: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冷战组在刘长新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活动学习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的前言内容。
会议伊始,刘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该书作者费正清先生,尤其是他所提出的著名的“冲击—反应”理论,即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在外来冲击和内部反应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这一模式强调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外部冲击,即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和挑战,如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等;二是内部反应,即中国社会和政府在面对这些冲击时所做出的回应和调整。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外学者为研究中国历史所提出的典型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基础上,刘老师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中国学”和“世界中国学”两门学科的定义、由来与发展现状。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学者基于自身文化背景对中国历史进行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历史、明晰中国未来的新视角。《美国与中国》一书是美国学者为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而撰写的著作,通过阅读这部经典,我们也能够对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产生更多思考。
本次读书会顺利结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201郝亚彬、闫雯暄)

春秋读书会东亚组举办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2025年3月1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东亚组在郭小鹏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开展了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史》第十二章日本的开放和德川制度的终结,本篇主要讨论了19世纪日本在应对西方压力下做出的一系列改革和结果。
黑船事件发生的次年,幕府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闭关锁国,对外开放商业。面对西方的压力,日本国家安全遭受威胁,人们要求改革。这一现状在统治者之间表现为两种思想的斗争——要保卫国家的愿望和统治国家的野心。1853年的幕府政府已经处在灭亡的边缘,其原因在于西方威胁导致的权威下降和内部的意见斗争。当时幕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以负责日常政策的老中阿部正弘为首,倾向于实用主义接受和对外国妥协;另一派则是以水户的大名德川齐昭为代表,为了私利希望保持锁国政策,号召动用武力把外国人赶出日本。
阿部正弘为了应对危机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但是他的改革并没有起到预期作用,反而让幕府迎来了新的困难。例如向各地大名请求意见,第一次把幕府的政策公开讨论,却导致幕府权威进一步下降;放宽对藩的军事限制,却损害了幕府在军事方面的绝对地位。1855年,阿部为了弥补幕府内部的矛盾,把首席老中的职位传给了崛田正睦。面对西方的威胁,崛田起草了新条约,其内容包括互派外交官员,在新的地方允许自由贸易,允许外国人在大阪和江户居住,实现常规税率和治外法权。该条约遭到了各方的反对。为了应对反对情绪,崛田去往京都寻求天皇的支持。
1858年,因为继承人问题,幕府内部进一步分化。德川齐昭向朝廷求援,朝廷插手幕府的内部问题。井伊直弼为了维护幕府,不经天皇同意签订《安政五国条约》,结束了日本200多年来的锁国政策,通过“安政大狱”解决了一批反对幕府的大名和官员,坚持幕府传统的领导权威。这使宗派的反对转入地下,加大了双方的矛盾,全国各地反幕府和反外国人的情绪加深。1860年3月,井伊直弼在江户城被刺杀,“安政大狱”带来的平静被打破,并转变为暴力冲突。1860到1863年,极端主义者的恐怖行为指向了在日本的外国人、幕府及藩的掌权者。这些恐怖行为遭到了西方列强的报复。1864年列强组建了联合舰队,于1865年开进了兵库湾,在大阪与幕府官员会见并强迫天皇签订条约,加深了日本国内的危机。
在这几年中,日本内部的政治形式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公武合体”将军以天皇的名义掌握国事,由大名组成的部分团参与决策。但这一联合因为内部的问题很快就失败了。萨摩和长州等藩进行军事改革,在军备方面已经赶上了幕府,许多的藩参与到反幕府、亲天皇的运动中。德川幕府受到的反对越来越大。直到1867年明治即位天皇,德川庆喜继位将军,政治动乱才归于结束。1867年11月,庆喜在幕府名义下进行了“皇室改革”,将政治权力归于天皇,自己仍保留土地并继续担任宰相,但这个结果不被反德川的积极分子所接受。1868年1月3日,萨摩、越前等藩的队伍占领了皇宫,爆发了明治维新,宣布恢复天皇执政,废除幕府,没收将军土地。明治政变后,日本爆发了短暂的内战,并以德川幕府的失败结束。新的天皇政府统治全国,开始了广泛的政治和机构变革。
在本次读书会中,郭老师还讲解了在历史学习中应如何合理运用AI,并鼓励、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AI工具,方便学习与生活。
通过本次读书会,同学们对本章节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解了明治维新爆发的背景及原因。
期待下一次的读书会活动!
(文/2305 高彻)

春秋读书会HGIS&DH兴趣小组举办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学习交流活动
2025年3月2日下午2: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HGIS&DH兴趣小组在王大宾老师的指导下于南区一号办公楼开展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学习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AI大型模拟与HGIS”。
活动伊始,王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文献存储介质的大体历程:传统的纸质石刻—上世纪末的电子化存储—现代的数字化存储—未来可能的智能化存储。其中电子化存储是指将文字转为电子模式,但其存储后的文字大部分无法复刻;数字化存储是将文字转存为可复制、可计算、可编辑的数字化模式。
第二部分,王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数字人文的定义:数字人文有时也被称为人文计算,是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发明以及创新的一门学科。
第三部分,大家就数字化存储的优势进行了讨论,优势有:查找的资料更加全面,可视化程度更深;数字化存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者阅读量不足的缺陷,实现“创造”数据,实现其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方便文献检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共享与协作效率。
第四部分,探索数字人文与GIS之间的关系:GIS为数字人文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使得研究者能够更高效地获取、存储、分析和展示这些数据;GIS技术具有强大的可视化能力,这一能力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空间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和图像,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展示手段。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也促进了GIS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我们也要清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研究者来说只是工具,仅可参考。
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对AI与HGIS间的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次学习活动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活动的举行!
(文/2306杨晶晶)

春秋读书会仪式文化小组举办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2025年3月2日15: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仪式文化小组在王俊娜老师的带领下于一号楼一层科二工作室开展了2025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会中,王俊娜老师带领我们阅读了《过渡仪式》一书。首先,王老师就大家目前的状态规划了新学期的学习目标。之后,正式展开读书活动。
在本次读书会中,老师讲到了作者范热内普的生平事迹。同时,研读了该书的序言部分,讲到了《过渡仪式》中关于民族志的基本概念——对异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记述,比如:希罗多德对埃及人家庭生活的描述,旅行家、探险者的游记等。
老师还提到,中国目前民族志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中国现代学术建构中,⺠族志的缺失造成了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生产方面的许多缺陷。学术群体内没有一个队伍能够担当起⺠族志事业,不能提供其所关注的社会的基本事实。每个人认知中的“社会事实”并不一样,且相互不可知、不可衔接,学术群体内不易形成共同话题,不易形成相互关联而又保持差别和张力的观点,不易磨炼整体的思想智慧和分析技术。如果没有民族志,没有民族志的思想方法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扩散,那么关于社会的学术就难以“说事儿”,难以把“事儿”说得有意思,难以把琐碎的现象勾连起来形成社会图像,难以在社会过程中理解人与文化。
在王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仪式、文化和祭祀之间的关系,也认识到我们:作为新时代学生要为国家历史研究作出贡献。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读书会举行!
(文/2305 崔艺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