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实践与创新>>春秋读书会>>正文
   

春秋读书会各读书小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七次读书活动

2024年11月05日 17:23  点击:[]

春秋读书会冷战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6日17: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冷战组在刘长新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活动继续学习了《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第一章《重温远东梦——苏联的远东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起源》。

在中国问题上,斯大林战后的远东战略主要有两点:即把蒙古从中国的版图中独立出来,形成广阔的安全地带;恢复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以确保苏联在太平洋地区的不冻港和出海口。由于苏联的这些利益需求在斯大林同罗斯福的会晤以及雅尔塔体系中得到了保证,苏联对华的政策基点便是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和劝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

中国共产党所表现出来的独立倾向也引起了斯大林强烈的不满和怀疑,延安整风运动更加深了苏联领导人的这种成见。1945年苏联红军出军中国东北之后,中共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受到意识形态、军事力量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政策完全是依据其与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打交道时的需要来制定的,中共对东北的政策也必须要按照苏联的态度而有所改变。这就使得中国东北的局势经历了几次会有戏剧性的变化。

本次读书会顺利结束,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文/2201闫雯暄)

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7日10: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在张焕君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上,张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了《国史大纲》第二章第一节殷代帝系及年历。

读书会伊始,张老师就夏朝和商朝的范围进行阐述。夏朝和商朝是一东一西两个部落,夏朝的禹和商朝的契是同步的,两个部族在同时发展。夏部族在黄河上游建立,后向东发展,商部族在黄河下游建立,后向西发展,最后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19世纪末,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重要材料。后来,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等人都对甲骨文有所研究。

关于殷代帝王及年历,钱穆先生对于司马迁的《史记》给予高度肯定。钱穆先生用《大戴礼记》《国语》等书中的内容进行论证,证明《史记》中记载的史实是较为准确的。钱穆先生在书中列出了殷代的三十位帝王,并标注出著名的历史事件,如伊尹放太甲于桐宫、太戊中兴、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等等。关于太戊中兴,张老师讲到,太戊任用伊陟、巫咸为相,成就了商朝的中兴。太戊的庙号为中宗,一般“中宗”为王朝衰落后在这一代又兴盛的帝王的谥号,有时也叫“高宗”,如唐中宗李显、宋高宗赵构……殷商后期,帝王的传位方式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说明在商代后期,已经出现了嫡长子制的雏形,所以,西周所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渊源的,是慢慢发展而来的。

根据甲骨文的考古发现和各种文字记载的相互印证,钱穆先生认为,就算是像《山海经》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神话,其中也有真实的记载,不完全是向壁虚构,而是有依据的。钱穆先生不赞成顾颉刚先生的绝对疑古和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一说,但也不提倡全部信古。李学勤先生曾经提出:在疑古和信古之间,有第三种主张——考古,即要去考证。疑古和信古都太过绝对,所以要发挥历史学家的功能——怎么建立一个逻辑链条,把历史有依据的扎扎实实地往前推。

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1马筠芊)

春秋读书会山西通史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7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山西通史组在李子君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主要讨论了北魏时期在平城的太和改制、六镇起义、丝绸之路以及孝文帝的南迁。

冯太后的太和改制,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改革,第一是发俸禄,改革班赏制。冯太后看到官员奢靡成风,卖官鬻爵,早就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下决心改变这种现象,整顿吏治,严惩贪腐,改变了官员没有固定俸禄的弊端,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二是均田制,改进“计口授田”,根据人口进行授田,15岁以上的男子授田40亩,女子授田20亩,奴隶和平民一样授田;官员的天地只能够耕种不得进行买卖,对租调也进行了改革,租调分开征收。北魏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土地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北魏均田制是北魏“计口授田”制的推广和发展。第三是立三长,改革宗主督护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也直接保障了均田制的推行。实施的三个措施之间相互联系,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保障了班禄制的实施。

孝文帝选择南迁的原因主要涵盖经济、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从这三个维度来看,迁都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策。部分随迁大臣难以适应洛阳温热的气候,十分留恋气候凉爽的平城,孝文帝采取折中的办法,允许他们“冬则居南,夏则居北”,这些大臣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雁臣”。此次迁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地区的汉化。

随后,李子君老师深入讲解了六镇起义的历史。六镇,作为北魏为防御柔然而设的北方防线,自东向西绵延,是国家的坚实屏障,其将士出身尊贵,备受国家倚重。然而,迁都后政策的天平向南倾斜,六镇士兵沦为世代守边的命运,身份固化,原有待遇大幅缩水,这直接导致他们对朝廷与官员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怀荒镇的民众利用柔然入侵的机会,杀害了镇守将领,这一事件成为了六镇起义的导火索。起义最终未能成功,却严重削弱了北魏王朝的国力,这个曾辉煌一时的王朝,在经历了150年的风雨后,于公元534年走向了终结。最后老师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引领我们探索了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商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更为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7原雨梦)

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7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在杨学勇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杨老师带领大家阅读的书籍内容是《续高僧传》卷第十二,主要详细讲解了著名僧人释净业、释童真、释灵干等高僧的传记。

释净业,姓史,年轻时出家,专心修行和学习经典,逐渐在乡里名声显赫。他跟随慧远学习,深入研究《涅槃经》,并在河内传播佛法,受到信士们的尊重与支持。晚年时,他向昙迁禅师学习,积极与人交流,逐渐建立了悟真寺。仁寿二年,他被委托将舍利送往景藏寺。在那里,舍利散发异香,引起大家的惊奇,最终安放于佛堂,显示出奇特的祥瑞。净业于大业十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虽然名声显赫,却感叹未能完全领悟佛理。

送舍利是隋代佛教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时期,许多寺庙兴建,特别是大规模的佛教建筑,如隋炀帝时期的开皇寺,都是为了供奉舍利而建。送舍利的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也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信徒参与。

释童真,姓李,出身于河东,年少时向昙延法师学习,致力于经典研究。受到戒律后,他回归宗派,精通大小乘佛教经典,深受尊敬。仁寿元年,圣旨下达,命他在雍州创立灵塔,并将舍利送往仙游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传说。在风雪交加的十月,舍利的轿子意外没有湿润,大家对此感到惊讶。寺庙建立后,真心感应显现,祝祷与庆祝活动吸引了许多信士,展现了佛教的力量。

这些高僧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传播了佛教思想,促进了信仰的传播和寺院的建设,展现了高僧们在宗教和社会中的地位。

这次读书会活动圆满完成,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303张仪薇)

春秋读书会东亚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7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东亚组在郭小鹏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下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史》的第十章关于德川时代武士的文化和思想。

会议伊始,郭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在本周参与第四届晋学与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前往晋中净信寺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的经历。他着重强调了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域特色文化正面临消失的风险,各地“古城”文化趋于同质化。尽管“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西文旅行业的发展,但若缺乏地方古建筑知识的积累,游客往往只能完成流于表面的“打卡”。因此郭老师勉励同学们,既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要坚持“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通过文化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与实际场域空间进行互动交流,感受古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精神文化寄托,保持问题意识,积极主动思考。

随后,郭老师带领同学们继续阅读《日本史》。霍尔在书中提到,基于不同阶级的生活条件,德川幕府时期各个阶级形成了不同的习惯和价值观念。后世史家推崇德川时代的町人文化,认为其孕育了日本的资产阶级文化,并影响到20世纪的大众文化。实际上武士阶级相比于一成不变减去形式化的贵族文化和缺乏教养的社会下层文化,在当时社会有着更加丰富且重要的文化成就。

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粗暴的刻板印象,武士阶级在哲学、宗教、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作为一个联合的统治阶层,它是国家的暴力机构,也是知识分子群体。武士阶层当中的杰出人士作为武家贵族保留和传承了日本传统的工艺、美术、艺术,在文史哲领域也发挥了知识的传承作用。在经院哲学的研究中,儒学当中理智、善问、思辨的因素引导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着眼于解决日本社会实际问题。儒学的崇古思想也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国学运动的兴起和民族主义的发展,知识分子在日本的传统典籍中寻找民族内核,但部分人员发展成为极端笼统排外的民族主义。

这一时期,兰学(或洋学)也有所发展。在锁国政策有所松动之后,武士阶层借由研究荷兰提升日本社会对于西方先进技术的接受度,借由封闭高墙上的细小裂纹睁眼看世界。因此,德川晚期的学术风气,不是沉闷的或局限于某种呆板的正统观念的,在此期间涌现了多种不同的意见和探索的路线。

至此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205刘妍玮)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