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读书会古希腊语入门与古希腊经典研读组举办
2024年下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13日15: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古希腊语入门与古希腊经典研读组在殷开辉老师的带领下于在一号教学楼学院办公室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读书会伊始,老师对古希腊语的基本起源、字母、属性问题做了基本回顾。随后,老师深入讲解了古希腊语中定冠词的核心概念,阐述了它在句子中起到的限定修饰作用,并指出定冠词同样遵循性数格的变化规律。这一讲解为后续的深入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详细剖析了定冠词的变格形式,从阳性、阴性到中性,逐一展示了定冠词的变格规则。通过生动的实例演示,同学们对这些复杂的语法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老师还着重讲解了双数定冠词在公元前4世纪及以前的特殊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体系。
另外,老师向我们引入了一系列基本连词,这些连词不仅在日常表达中不可或缺,更在演讲等正式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连词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读书会的最后,老师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在学习连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老师耐心解答,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并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简要回顾,强调了连词在古希腊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课下复习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索。
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306刘如)
春秋读书会山西民间信仰研究小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19日15: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山西民间信仰研究小组在刘宝峰老师的带领下于地方文献阅览室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由李瑞林和吕思源同学汇报录译碑文。
李瑞林同学在转录《故朝奉大夫王公墓志》时,采用的是边录文边断句的方法,录文完毕后再次进行整体调整。刘宝峰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当,提出碑文录释应分三步:首先是尊重原文,一字不漏;其次要通览全文,修改异形字,联系上下文进行辨识;再次要通读全文断句,难断之处查取是否存在的特殊词组,借以断句;最后要通晓碑文大意,并通过正史或其他古史相互印证、综合理解。
吕思源同学翻译《唐故骁骑尉杜君墓志铭》后,老师指出问题并带领同学们重新解读,从碑文中窥见杜氏与北朝其他豪族一样,既承代人习武风尚,又垂心儒业光扬门第的情况。
随后我们继续《百喻经》的阅读,由上次宋春雨和李瑞林同学探讨《杀商主祀天喻》《医生与王女令卒长大喻》《灌甘蔗喻》《债半钱喻》《就楼磨刀喻》《乘船失釪喻》《人说王纵暴喻》七则寓言故事。刘老师在每篇寓言汇报后点评:对“诣善知识”中的“善知识”指的是“知识渊博,拥有高深智慧的人”,在佛教语境下应为通晓佛法之人;“十二缘起”为原始佛教关于解释人生诸种烦恼苦痛起源的十二因果条件;“阿罗汉果”为小乘佛教最高修行阶段,并强调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活动最后,刘老师再次指出录释碑文工作的长期性和繁杂性,同时也是作为历史学本科生的基础,强调工作过程应不急不躁,仔细认真,并要求今天汇报的同学下去继续修改、整理。
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307李瑞林、吕思源)
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19日18: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在杨学勇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杨老师带领大家阅读的书籍内容是《续高僧传》卷第十一,主要详细讲解了著名僧人释道宗、释普旷、释保恭等高僧的传记。
释道宗,姓孙,来自莱州即墨。他年轻时从青州道藏寺的道奘法师处学习,精通经论,智慧超群,声名远播。宗师设立了四种教义,强调解性与佛果,广泛传播其学说。他晚年居住在州中的游德寺,这座寺庙由他所建,里面的房堂和园圃均与经论相关,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聆听讲学。他讲解大论时,常常有天雨花飞的瑞兆,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在其后期,他还曾在慧日寺与英彦等人共同讲解成实论,影响广泛。释道宗于武德六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葬于终南山的南岩。
释保恭,姓崔,来自青州,因晋永嘉之乱南迁至建业。他的父亲曾任刺史,保恭十一岁时投身于炅法师门下,经过考验后出家。随着炅法师的去世,保恭经历了一次梦境,感到心志豁然开朗。他在开善彻法师处学习,精研经典,受到了广泛推崇。在随后的修行中,保恭深刻理解禅理,尤其是在向高昌嵩请教后,他的疑惑得以消解。他专注于法华经的讲解,得到了深刻的领悟。在陈至德初年,保恭受命建立清徒并树立禅宗的纲领,栖霞寺成为了道风不坠的重要场所。后来,他又在隋代受到重视,受到齐王的礼遇,并曾被召回担任禅定道场的主事,负责整顿僧务。保恭以其清澈的志行和严谨的修行受到尊重,曾在动乱时期展现出从容不迫的态度,最终于武德四年去世,享年八十。他的葬礼备受重视,碑文由唐代秘书监萧德撰写,彰显了他的影响和地位。
这次读书会活动圆满完成,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303张仪薇)
春秋读书会山西通史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19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山西通史组在李子君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主要讨论了北魏平城时代发源与发展的相关历史事件。
李老师在讲述说明北魏平城时代之前,向我们推荐了李凭先生的《平城时代》。全书讨论了北魏从建立前至迁都洛阳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的一段历史,从多个维度论述了当时以拓跋鲜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的史实。之后,李老师向我们叙述了鲜卑人的来源。鲜卑族源自于被匈奴击溃的东胡人,随后分裂为了两支,一支退守乌桓山,后来变为乌桓人;一支鲜卑山(今在大兴安岭一带),成为鲜卑人。东部的慕容和宇文、中部的拓跋是鲜卑族的三大主要部族,在北魏时逐渐壮大,并在其灭亡后变为东魏与西魏以及北周与北齐。拓跋鲜卑成为了后来契丹人的祖先。
在西晋灭亡之后,鲜卑人曾建立代国,后被前秦击败。而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后迅速分裂,386年鲜卑人拓跋珪重建代国,398年迁都平城。迁都平城的原因主要从发展、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考虑。在北魏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来自中原汉族的典章制度与礼乐文化,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北方游牧民族这两个例子表明了中华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特色。北魏时代的明堂遗址(在古代,明堂是帝王们举行大典、宣明政教的神圣之地),更表明中国的礼制文化对游牧民族的深刻影响。
太武帝拓跋焘“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自16岁继位以来,几乎无一年不战,灭大夏,扫北燕,平北凉,一统北方,也正为了军事的征伐,为了稳定兵源与税收,在加上他任用了不信佛的汉人的主观原因,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虽然在他的后辈,佛教得到了恢复,但此时的佛教已经演变为了“佛帝合一”的体系。
在本次读书会中,老师与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3魏兆会)
春秋读书会长城史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19日20: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长城史组在韩帅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会所读的史料选自《中国明朝档案汇总(五)》三百七十五《登莱巡抚孙国桢为天启七年粮运告竣荐举贤员事题本》,是天启七年孙国桢就粮运完成一事上疏,向朝廷举荐了一批官员。这些官员都是是登莱青三府的“劳事诸臣”,在粮运过程中表现极佳。
孙国桢因收复澎湖有功,于天启七年(1627年)升任为登莱巡抚。崇祯二年(1629年)春东江军劫掠登莱,孙国桢不能抵御因而被追责撤职。登莱巡抚这个职位也被撤销,由蓟辽督师袁崇焕直接掌管登莱、东江二镇。登莱巡抚始设于天启元年(1621年),从山东巡抚分离出登莱巡抚,登州和莱州二府从属。 孙国桢在题本中称“天启七年登莱青三府额运”,在设登莱巡抚前,山东巡抚已是节制“三司”和统辖山东境内各府县与卫所的最高军政首长。因此,从职权所涉地域来看,登莱巡抚主要分割了山东巡抚所辖的登莱青地区。而身为登莱巡抚的孙国祯向吏部举荐一批下属官员,让其充任下属州县长官,可以看出,登莱巡抚,有权力节制登莱二府的地方官员,管理地方民政。甚至题本中,还包括了对青州府官员提案权。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举行。
(文/2204侯璐瑶)
春秋读书会冷战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0日17: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冷战组在刘长新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活动继续学习了《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第一章《重温远东梦——苏联的远东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起源》。
战后苏联势力进入亚洲是从对日作战开始的,其目标是恢复日俄战争后被日本占据的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以及附近岛屿,同时参加对日本的共同占领和管制。由于当时的军事和地理条件,苏军在朝鲜半岛具有绝对优势。仓促之下,美国提出了以三八线为界与苏联分别占领朝鲜。美国希望以此来限制苏联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扩张,而苏联想要以此为条件换取在三八线以北对日本的控制。但由于美国对日本问题的强烈态度,苏联对日本的战略计划并没有实现。
从1945年到1949年初,苏联对朝鲜的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动。从赞成托管制度发展到支持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再到最后支持朝鲜北方建立单独的政府。但其基本目标始终是统一的,即在保证苏联对朝鲜半岛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极力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美国在朝鲜的政策则与苏联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主要是因为美苏两国当时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为了减少对本国欧洲政策实施的影响,两国在亚洲的行动仍然以维护雅尔塔体系为主。
本次读书会顺利结束,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文/2201郝亚彬)
春秋读书会明史组举办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0日18: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明史组在张祥明老师的带领下于5103教室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在本次读书会上,张祥明老师带领我们继续阅读了《玉堂丛语》这本书。张老师承上节课的内容为我们讲解了“方正”这一章的内容。会中,老师讲到了崔铣、何瑭、邵锐、吕仲木、马汝骥、严嵩、万士和、黎淳、高谷等明代官员的事迹。尤值一提的是,老师还为我们扩充了知识点,讲到了《明史》中对于名人采用地名方式来表示,如“新郑”寓指高拱,“华亭”则暗含徐阶,这种表述方式既富有文化意蕴,又便于后世记忆与区分。此外,张老师还阐述了主考官制度的更迭,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考官人选各异,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的动态变化。
谈及崔铣,张老师着重强调了其刚正不阿。明武宗时期,尽管崔铣官职不显,但他却坚守节操,不愿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彼时,宦官刘瑾权倾朝野,对异己者施以重压,但凡不顺他意者统统遭受打压,动辄贬官为民,甚至囚禁流放。朝臣畏之如虎,许多官员对他阿谀奉承,见之伏谒跪拜。然而,崔铣面对刘瑾,仅施一长揖之礼,未曾折腰跪拜,此举激怒了刘瑾,却也彰显了崔铣的凛然正气与独立人格。
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们领略了明代一批德才兼备官员的风采,了解了他们为官期间的事迹,这让我们对明代政治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举行。
(文/2304赵景元)
春秋读书会军事智慧读小组举办2024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10月20日18: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军事智慧小组在张明老师的带领下于3103教室开展了2024年下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围绕解答同学疑问和带领同学共读书籍两个方面进行。
会议伊始,张老师将这段时间同学们在阅读中所存在的疑惑一一解答,回答了学生对于列宁的战略思想的困惑。张老师指出,列宁战略思想的高明之处是把一个个工人集合起来,使用工人阶级的力量,发掘阶级力量,把工人阶级的诉求转化为政治诉求。
之后,张明老师与同学们共同阅读了《毛泽东军事文集》中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文。在阅读过程中,张明老师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问道:“淮海战役与古代战术‘围魏救赵’之间有何区别?”同学们踊跃回答,指出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目的不同。具体来说,“围魏救赵”的重点在于通过围攻敌方的后方来解救被围困的友军,即“救”是核心;而淮海战役的重点则在于集中优势兵力,迅速而果断地攻打黄百韬兵团,以取得战役的关键胜利。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毛主席的军事智慧,张明老师用蜀国来举例子。老师指出,以往分析蜀国灭亡的原因时,往往过分强调了刘禅本人的无能以及宦官黄皓的专权,而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最大的原因是蜀国的军事部署存在问题。蜀国在面临危机时,没有果断地采取大规模的后撤策略。诸葛亮作为蜀国的重臣,虽然他在战术上展现了一定的军事眼光与智慧,但受限于历史条件和自身因素,缺乏宏观的战略视角。相比之下,毛主席则敢于进行战略性的后退,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牵制住敌军,并通过运动战来消耗和消灭敌人。等到敌人筋疲力尽时再选择反攻,最终达到目的。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张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张老师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每一个疑问,使得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满满,对军事历史与军事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到来!
(文/2305贾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