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实践与创新>>春秋读书会>>正文
   

春秋读书会各读书小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十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06月21日 17:00  点击:[]

春秋读书会山西通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24年6月11日18: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山西通史组在李子君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下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李老师针对《山西通史》中关于元朝与明朝的内容,向我们介绍并一起讨论了元朝的四等人制度、元王朝建立的影响以及明朝在山西的统治等相关问题。

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实行了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四等人制最为典型。蒙古人为了对各民族进行分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地区各族中亚、东欧来中国的人)、汉人(原来金统治下的汉族和女真、契丹、渤海、高丽以及较早被征服的四川、云南人)和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科举考试方面有着种种不平等的规定。科举考试中,汉人和南人的考试不仅试题要难,而且考试科目要多;最终成绩公布之后,其与蒙古人的成绩是分别列出的。刑律上优待蒙古人而重罚汉人、南人;军事上排斥和防范汉人、南人。

元朝的不平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民族隔阂与矛盾,引起了被压迫民族的强烈反抗,使得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然而,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元朝幅员之广阔奠定了中国疆域之基础,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快了华夏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力推动了海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针对明代的赋役制度,李老师向我们点明了户帖与黄册、鱼鳞图册的区别与联系。在人口上,明初,政府命户部登记全国户数,设置户籍户帖。之后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比户帖更加完备周密的黄册制度。在土地上,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丈量土地,详细记录每块田地,因所绘的田亩形状似鱼鳞,于是定为《鱼鳞图册》。另外,对于土地的开垦,李老师提到了在当时山西边地首创的商屯制度:它是军屯的一种辅助制度,解决了边地军粮不足的问题。李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在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历史,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大批移民及其后裔在当时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繁荣封建经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本次读书活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也学习到了一些对史料的科学分析方法,深度挖掘史料的价值。本次读书会顺利结束,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3魏兆会)


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十二次读书活动

2024年6月14日19: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在杨学勇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十二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杨老师继续带领大家阅读《续高僧传》卷第九义解篇五,主要详细讲解了隋代著名僧人释灵裕、释慧藏、释智脱等多位高僧。

灵裕(518-605),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今河北曲阳)人。幼年宿具善根,学习儒家典籍。十五岁时,父亡,服丧毕。十八岁时(535),前往赵郡(今河北赵县)应觉寺,投僧明、昙宝二禅师座下出家。

天保元年(550),灵裕在邺都讲《十地经论》。北齐文宣帝的皇后身染疾患,发愿讲述《华严经》,昭玄诸统一致举荐灵裕为法主。灵裕讲经“穿凿新异”,“意在纲领,不在章句”,于是被号为“裕菩萨”。

“周武灭佛”时,灵裕潜形遁世,头扎麻带,如丧考妣;带领同道聚居村落,昼谈俗书,夜论佛理,而且撰述种种著作。隋代佛法初兴,开皇三年(583),相州刺史樊叔略开创弘讲会,延请诸僧说法,灵裕前往,不负重望。开皇十年(590),隋文帝下诏,令灵裕入京。于是,步行入长安,住兴善寺。隋文帝召集众僧,欲授国统之位。左仆射高颖、右仆射苏威等诸大臣皆有意让灵裕当国统,于是上书隋文帝,隋文帝下敕三次邀请,灵裕都坚辞不遂。于是,隋文帝赠送厚礼等,以助修建宝山寺,而且赐额为“灵泉寺”。

开皇十一年(591)春天,灵裕回到宝山寺。后来,灵裕又住相州演空寺。隋文帝在仁寿年间,下诏敕送舍利,而且于诸州起塔。故灵裕在寒陵山营造九级浮图。仁寿四年(604),造到四层,灵裕预知生命垂危,于是加快工程进度。大业元年(605)正月二十二日,卒于相州演空寺,世寿八十八岁。

这次读书会活动圆满完成,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206甄磊)



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八次读书活动

2024年6月16日10: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在张焕君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八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会上,同学们跟随张老师阅读了引论部分的第十三、十四、十五节。张老师提到,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打开自己的视野;同时提醒我们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体会钱穆先生的观点,这是钱穆先生凝结自己所学而成的精华。

第十三节主要讲述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改革时面临的难题以及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钱穆先生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由于明清时期没有宰相,皇帝专制独裁,导致晚清时期想要改革却没有群众基础和准备,也没有更多的改革选择,只能进行剧变,这是难局之一;二是晚清政府虽然腐败不堪,但是一直存在,革命的成果与晚清共用一个“外壳”,而没有另立新灶,导致国家情况的恶化,这是难局之二;三是中国当时并没有达到进行民主共和的标准,上层阶级倒台,但中层阶级,如士绅等,没有补位意识,不仅还在进行争权夺利,而且对于开新之运起到反作用,这是难局之三。总的来说,中国当时面临革命难、建立中央统一政权难、中间势力未形成这三个难题。钱穆先生将当时的中国与日本相比较,指出中国相较于日本明治维新的难处。钱穆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的人们把社会现状归罪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只求全部改变是错误的,中国只是需要有暂安之时以更生。

钱穆先生在第十四节中提到了中国文化是有生机与活力的,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来让其展现出来,而这一契机就是抗日战争。这一点,我们要结合这本书的时代背景。钱穆先生在写《国史大纲》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抗日战争进行了一年半,民族意识大大增强,国民已经逐渐意识到要进行民族复兴,而复兴需要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有所知,这也是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的原因之一。然后钱穆先生再次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中国会凭借文化得到重生与复兴。在引论的最后,钱穆先生以自谦之词结尾,又强调国史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我民族国家复兴前途之所托命。

伴随着《国史大纲》引论部分的结束,本学期国史大纲组的读书会也圆满结束。期待下个学期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1马筠芊)



春秋读书会明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十次读书活动

2024年6月16日10:05,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明史组在张祥明老师的带领下于5103教室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十次读书活动。

在本次读书会上,张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罪惟录》中关于明代官员薛瑄的记载,让我们了解到了薛瑄为官的才能以及与王振等人的种种经历。之后,张老师带我们继续学习《玉堂丛语》,讲到了邱浚、傅瀚、胡俨、杨士奇、黄荣、尹旻、刘大夏等明代官员的事迹经历以及为官的才能。张老师讲到了生员的等级,分为廪膳生、增生和附生三等。

据《罪惟录》记载,薛瑄出生时肌如水晶,洞见五内,母亲想要抛弃他,祖父为其卜,为吉。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太监王振欲引其乡私人,提拔薛瑄为大理寺少卿。进京后,杨士奇问其应当去拜谢王振,薛瑄没有去拜见。不久有事在东阁商议,诸公卿见到王振都下拜,只有薛瑄一人独立,于是王振就想诬陷打击薛瑄。王振的仆人得知薛瑄将死后大哭,王振闻而意解,于是派人救了薛瑄。英宗复位后,薛瑄入内阁。后居家八年,四方学者都去拜见薛瑄。

《玉堂丛语》中写道,杨士奇南还祭祖时,到达南京,去拜见黄福,黄福问其应当侍奉幼主,一日也不可离开,为何离开他到这么远的地方,杨士奇听从了他的话。

无论是邱浚还是刘大夏等人,他们为官期间有的善于讨好皇帝,察言观色,有的凭借智慧为皇帝出谋划策,有的凭借指挥才能取得战功。无论是三杨,还是刘伯温,他们本身才学甚高,又懂得在官场如何处之。他们在皇帝面前展现出的卓越才能,是他们获得赏赐与重用的关键所在。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举行。

(文/2304赵景元)


春秋读书会资治通鉴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24年6月16日16: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资治通鉴组在霍斌老师的带领下于霍老师办公室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此次活动的阅读内容为《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末和第一百九十二前部分。霍老师主要向小组成员介绍了唐太宗登基之后的事情。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登基三天之后,突厥就攻打到了“家门口”。尉迟敬德在泾阳大胜突厥,同时李世民不仅敢于六人战于阵前而且敢于斥责突厥不守信用,之后更是只身一人前往敌军营中与颉利谈判。颉利主动求和。研读过后,我们猜测所写内容存在美化。如果尉迟敬德在泾阳大胜突厥,突厥的战斗力就应有损。但几天后,颉利可汗仍然可以率领重兵围在长安北边。由此可以说明尉迟敬德的胜可能只是小胜。突厥听李世民的怒骂之后就立马下马罗拜的行为有明显的夸张。除此之外,李世民对于突厥斥责的话语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李世民曾与突厥建立盟约且答应结亲以及赠送大量金银财宝。

在卷一百九十二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李世民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李世民分封功臣不以亲疏为标准而是以功劳、才能大小。在赈济受突厥袭扰地区时,李世民可以意识到以户口大小为标准来进行赈灾;追封故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时,李世民可以做到痛哭于宜秋门。以上种种都体现了李世民不仅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而且懂得政治作秀,进而使社会舆论为自己所用。在军事方面,李世民会在阵前观察敌方阵营从而知道其强弱,从对方的弱点下手,率领军队从敌军中多次来回袭击使对方溃败。由此可见,李世民具备丰富的军事战斗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本次读书会上,小组成员依次分享了本学期的收获与成长,更多侧重于所读书目。霍老师建议同学们每学期至少读两本书并且暑假同样坚持读书,提议我们写每周汇报,使同学们更加明确地回顾本周的学习内容,避免陷入无意义的目标追求。

至此,本次读书会结束,期待下学期精彩的读书会。

(文/2301郭雅馨)



春秋读书会民国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6月16日19: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民国史组在上官定一老师的带领下于南区1号楼1105教室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此次读书会主要阅读了《中华民国史》第一卷上册中的第四、五章内容。

结合导读第四章的内容,上官老师认为研究清末新政首先应确定取向,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角度研究亦或站在辛亥革命对立面进行探索,取向不同对清末新政的认识也截然不同。在讲解清末新政继续延续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纲领时,上官老师对照日本全盘西化的改革理念,探析中日改革的三个阶段——文化思想、制度、器物,并分析这三个阶段如何展开、如何相逆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讲解中并延伸至虞和平《中国现代化进程》一书中关于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内容,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全盘西化思想和及其对中国人心理上“中庸”思想的研究。

在探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时,上官老师引用并解析了儒家经典中的“革命”一词的双面指向及英文词根“revolt”所蕴含的双向意义。其结合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寻究古今中外“革命”一词意蕴为“暴力颠覆”与“和平渐进”;又精讲日本“万世一系”与“神国思想”下进行的尊王改革,与“改革”“维新”意义相近。20世纪初,中国“革命”一词被日本习得,时隔多年结合西方学理名词复归,渐浸入中国清末政治生活之中;而之后清政府兴起的“惩凶”活动又使政治人物分裂两派,其一恐外、媚外,其二深觉屈辱,愈发仇恨。后者中主张武力勤王的一派便是改良派,而主张进行武装革命的一派为革命派。改良派与革命派围绕着中国要不要革命,对“革命”一词展开了激烈论战。

保甲制历史源远,自北宋创制到共和国初期销歇将近千年,上官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带领同学们探索了保甲制发展历程,并对清末新政其余措举如设立商部、开设学堂、筹饷练兵亦多加着意。通过老师讲解,同学们知悉了“旗”“镇”军备数量,并对“进行军事改革需有社会基础”这一理论更加了解。

在读书方法方面,上官老师重申关注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并在品读第四章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内容时,介绍了张謇、袁世凯、张之洞、黄兴等重要事迹。

本次读书会的最后,上官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谈论交流。此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4王卓赟)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