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实践与创新>>春秋读书会>>正文
   

春秋读书会各读书小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十次读书活动

2024年06月01日 13:47  点击:[]

春秋读书会山西民间信仰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4年5月22日20: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山西民间信仰组在刘宝峰老师的带领下于教师工作间(一)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会阅读了《芒市边民的摆》,主要阅读内容为“大摆”“公摆”“其他有关超自然信仰的团体活动”“分析与比较”四章。刘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该书的相关学术研究入手,就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探讨了巫术与宗教的联系及社会功能。

通过前三章对“做摆”程序的记述,大家认识到:摆在摆夷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地百姓通过做摆以求获取死后天堂上的位置。做摆让人们的生活有个“盼头”,减少外界诱惑对他们的吸引,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但这种用一生去追求摆的生活可能会让“生活变成机械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在今天我们可能不理解这种行为,但放在当时的社会和地理环境,这便是合理而有意义的。对于当下,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成为人们在改造世界中的“取法的张本”。

在本次读书会的最后,刘老师还强调,在今后看待宗教、民间信仰的现象时,要避免陷入就信仰谈信仰的误区,从多学科角度,客观中立地看待问题。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2307/雷书凡)

微信图片_20240526085531

春秋读书会明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七次读书活动

2024年5月25日18: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明史组在张祥明老师的带领下于3101教室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七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会上,张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玉堂丛语》的深入解读,涵盖了多个层面。在阅读过程中,张老师讲到,群璫向都御史求助,却遭到御史的拒绝,于是群璫心生报复之意。在紧要关头,徐阶巧妙地运用智慧,成功化解了这场一触即发的危机。另外,张老师为我们深入讲解了《玉堂丛语》中的忠义篇章。方孝儒、陈迪、黄观、练子宁、景清等人,他们的事迹展现了对皇帝的忠诚与坚定,他们誓死不做二臣,这种高尚的品质令人深感敬佩,内心激荡不已。

宦官们有事相求于御史,但正直的御史拒绝了他们。这些宦官因此心生不满,站在门口对御史进行辱骂。御史愤怒之下,动用笞刑对这些宦官进行了惩罚。随后,这些宦官聚集在司礼监办事处,企图上奏攻讦御史,然而这一行为被徐阶及时得知并拦下。与此同时,御史一方也上奏弹劾群璫。群璫对御史怀恨在心,计划在午门对御史进行殴打。都御史王廷打算上书弹劾群璫,于是前来征求徐阶的意见。徐阶深思熟虑后表示:“若我们真的上奏弹劾,这些宦官必定争相逃逸,难以查清首犯。而宦官们与皇帝关系密切,若他们先对我们进行污蔑,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应当从前朝的历史中吸取教训。”经过再三考虑,徐阶派人找到司礼监上佐尚文,对他说:“御史是皇上的臣子,他们代表天子行使职权。如果宦官们群殴御史,皇上岂能坐视不理?你应当先找到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迅速上奏处理。即使外廷有人弹劾,处罚的轻重也掌握在你手中。这样,皇上也不会因此生气。”尚文听从了徐阶的建议,交出了带头闹事的宦官。此时王廷上书弹劾群璫,群璫果然无处可逃,最终受到了正义的惩罚。

在《玉堂丛语》的忠义篇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明初时期,做官的方式主要依赖于推荐制度。例如,方孝儒因学士吴沉和揭樞的推荐得以与皇帝相见,进而获得了辅佐皇太子的机会。同样,陈迪因其精通四书五经而被皇帝近臣推荐,被召入宫中担任编修之职。然而,到了明中后期,这一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非科举出身的士人难以进入官场,科举考试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方孝儒、陈迪、黄观等人对建文皇帝怀有极高的忠诚。在靖难之役中,他们积极为皇帝出谋划策,即使面对生死抉择,也毫不动摇,誓死捍卫皇帝的尊严与国家的稳定。方孝儒因忠诚被成祖处以极刑,陈迪及其六子亦被残忍地同磔于市,而黄观与其妻翁夫人则选择了投河自尽,以示对忠诚的坚守。这些壮烈的行动,充分展现了他们作为大臣的忠节与坚定,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举行。

(文/2204郭意想星)

春秋读书会东亚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七次读书活动

2024年5月26日10: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东亚组在郭小鹏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七次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的内容是《日本史》的第十章德川时代的幕藩体制建立及其特点。本节分为三部分:对德川时代的评价、德川政权的建立和幕藩体制的特征。

德川家康延续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统一事业,但他却能够成功地建立稳定的霸权,并将其延续了250年。历史学家一度对德川时代评价不高,认为其保守和限制性较强,导致日本停滞了两个世纪。德川政府采取的压制基督教和闭关自守的政策也被指责为使日本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原因之一。然而,日本在近代之前的孤立有着客观原因,而且也并非完全封闭和停滞不前。此外,德川时期也是文化和制度发展的时期,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城市化的推进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川家康曾与织田信长结盟,之后又臣服于丰臣秀吉。作者认为他运气好,既在寿命上长于他的对手,也有坚强的意志等待统治这个国家的适当时机。秀吉死后,家康当政18年之久,在关原之战中打败了西军,在江户开创了德川幕府。之后彻底消灭了丰臣家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霸权。

德川时代的幕藩体制由幕府和大名组成,两者在上层有着力量的连接,而在下层则是通过官僚手段来行使权力。德川政权在封建的官僚的机制之间,在分散权威和集中管理之间,保持了一种颇有活力的紧张态势。将军和大名之间的平衡体现在许多政治和策略上的细微差别,如将军对大名的控制方式等。此外,德川家族还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如武家诸法度等,旨在限制大名的私人行动、婚姻和衣着等。大名在自己的地盘上,按照幕府的规定行使他统治的完全权利。幕藩制带来了大家都承认并执行共同法律的宽广基础。

在本次读书会中,同学们认真思考,提出疑问,老师为我们解答困惑。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6吴佳骏)

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九次读书活动

2024年5月26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佛教史组在杨学勇老师的带领下于3102教室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九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会杨老师继续带领大家阅读的书籍内容是《续高僧传》卷第八义解篇四,主要详细讲解了南朝梁著名僧人释警韶、释安廪、释慧布等多位高僧。

在扬州广陵出生的释慧布,原名郝慧,年少时就怀抱着雄心壮志,性格豪爽直率。他曾在十五岁时居住在江北,家庭背景与军队有所联系。面对频繁的战争征召,他曾自信地表示,领导五千名士兵征战荡平寇寨,定能够成功。他的壮志深受众人赞赏。

然而,在十六岁时,他的哥哥去世了,这个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因此他渴望离开尘世修行。但他的亲朋好友却因为他展现出的武艺而不愿意他出家。直到二十一岁,他终于能够圆梦出家。剃度之后,他前往扬都建初寺向琼法师学习《成实论》。尽管他对假相和实相的道理有所了解,但他觉得《成实论》并未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听说摄山止观寺的僧诠法师擅长大乘法门,便前往摄山跟随僧诠学习“三论”。

在摄山学习期间,他的师兄弟们有数百人,都是当时的精英人才。慧布对“三论”的玄旨领悟深刻,超越了其他同学,因此得到了“得意布”的美誉,也有人称他为“思玄布”。在僧诠讲经解论时,虽然听众们对其中的一些道理有所理解,但仍然感到困惑。慧布常常被请来解答疑难问题,因此在佛教界流传着一句话:“诠公四友,法朗、智辩、慧勇、得意布”。慧布被誉为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随后,慧布专心研究《大品》,领悟大乘法门,修身养性,清心寡欲。他勤于禅修,远离尘世纷扰,在禅坐中精进修行。后来他游历北邺,向慧可禅师请教,很快就领悟到禅宗的要义。慧可禅师称赞他所说的话是破除妄见的最高境界。慧布随后深入了解纲宗,能够自如地在讲坛上讲解。他又前往齐国游学,撰写了一部章疏六驮,带回给法朗法师讲解。虽然他自己除了衣钵外一无所有,但专心修行,深居简出。学界对他十分敬佩。

慧布曾与慧思禅师交流佛法,全神贯注,不觉劳累。慧思以铁如意击案几,言道:“此间无人能及也。”在座听众无不欣喜赞叹。他还与邈禅师深谈数日,邈禅师对其卓越悟性赞叹不已。慧布虽悟性过人,却谦逊行事,不爱显耀。在动荡的侯景之乱中,他忍受饥馑,不违戒。他向向欲往西方极乐净土的人说:“我愿在此土化度众生,享受十劫莲花中的乐趣,胜过在西方享受。他建立摄山栖霞寺,弘法利生,名扬江南,受到众人的尊敬。尽管不担任僧众的领袖,却亲自打理琐事,谦逊无私。他虽初扣犍椎,却受到众人的尊敬,受邀教授佛法无数。至晚年,食欲不振,皇帝敕以乳牛赠之,他却分给众人。他虽孑立,严守清规,被誉为一代高僧。

当他迈入七十岁的门槛时,他向众人宣告:“我虽然还有短短的几年时光,但已年迈体衰,难以继续行走,留在世上又有何意义呢?我一直心怀愿望,希望能够投生在那些佛法尚未传播到的偏远地区,以便更好地弘扬佛法。我感激在座的各位都还健在,希望大家都能够努力奋斗。”

他说完这番话后,便拒绝了进食,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尽管皇上派遣医生前来诊治,他却坚决不同意。临终时,他留下了一段遗言:“长生不喜,夕死无忧。以生无所生,灭无所灭故也。诸有学士、徒众并委恭禅师,吾无虑矣。”

这次读书会活动圆满完成,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文/2206甄磊)

6aae336b3f3c7cc96f7440d67c2479e

春秋读书会民国史组举办2024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24年5月26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民国史组在上官定一老师的带领下于南区1号楼1105教室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此次读书会老师带领我们导读了《中华民国史》第一卷上册中的第三章内容。

在导读过程中,上官老师以孙眉为例,对华人出国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自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后,清朝人地矛盾逐渐尖锐,虽然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一,但个人生产所得却处于低水准维生状态。不同于英俄等国得益于技术发展或大量新有土地的开垦办法,清朝在当时人口剧增的情况下,技术发展仍然停滞,土地相对不足,因此农业经济边际报酬递减。时人为谋出路,只好选择迁徙或出国务工。

在研究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先进分子求学经历的过程中,讲到孙中山香港求学经历时,上官老师就“为什么是香港”这一问题进行了讲解,引用《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一卷内容,从地缘、人和与思想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解读,说明香港上环地区、双语群体与革新思想的出现对于当时先进人物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导读内容强调要结合生活背景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方式。

在导读新型知识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一节时,上官老师提出“晚清革命中坚力量与社会基础还有哪些”的问题,并对留学生与政治逃亡者为什么大多选择了日本进行了分析。二十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与留学的兴起,西学得到了广泛传播。新型知识分子出现,中国传统认知逐渐被破坏,外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集聚地。在中日师生关系易位、日本对中国留学及民族资本主义“施恩”态度的刺激下,再加之受孙中山改组兴中会、建立同盟会的影响,“武装反满”逐渐成为了新型知识阶层的群体性认知。但由于入会者来自各地区,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大不相同。在地域性特征的影响下,同盟会逐渐向“党中有党,派中有派”的面貌转变。在孙中山远赴欧美进行宣讲,相当于放弃对同盟会的领导权后,同盟会中的各派系各自为政,纷纷争取会党与新军的武力支持。

读书活动期间,上官老师还穿插讲解了哥老会的由来、清代谱系年表与宗室辈分排序,对“富有票”“两广独立计划”等名词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并推荐阅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十四章内容,以便对“中等社会”“学生社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导读之后,上官老师继续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谈论交流。此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开展。

(文/2304王卓赟)

de99d9581e6d69ae6c1c23a2f0ec3b9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