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读书会西方经典文献导读组举办2023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23年3月26日晚7时,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西方经典文献导读组在徐继承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3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围绕布罗代尔著作《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章中“小麦和杂粮”后半部分与“小麦和轮作”进行了研读。
在本次读书活动中徐老师首先结合书中“稻米在西欧只是一种救灾食品”指出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阶层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稻米在中国是主粮之一,在饮食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西欧则仅是一种救灾食品,在养济院中流行并制作成专供穷人的食品,这与我国大为不同。接着徐老师结合书中内容介绍了欧洲的轮作制度,主要为“三季轮作”与“三区轮作制”这两种轮作制度,分别侧重于让土地得到更好地休息、尽可能扩大麦地面积。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在实际进行操作时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方式,产生了“三年一耕”、“二年轮作制”等变形。
在领读过程中,徐老师特别强调了学习历史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了解具体的人和事件,还需要从宏观视角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等一系列内容。例如法国大革命、明朝的灭亡,除了有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有所恶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而在探讨古代农业社会经济时就需要关注作物、牲畜、人这三者所组成的体系的变动,只有系统性观察才能发现内在逻辑。因此,徐老师建议大家拓宽阅读的广度,多了解不同领域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史领域。
通过开展本次读书活动,同学们对于稻米与杂粮在西欧的作用以及西欧的轮作制度有了一定了解,认识到历史学习研究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在有“深度”的同时兼具“广度”。期待下一次读书活动的开展。
(文/2103张钰潇)
春秋读书会冷战组举行2023年上半年第二次活动
2023年3月25日10: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冷战组在刘长新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3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在本次读书活动中继续学习了《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美国与中、苏、英(1945-1953)》的第八章“无声的较量”。
苏联认为自身利益高于一切,并不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与蒋介石抗衡,这种态度成为苏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华政策的基础。针对苏联对华政策的反复,中国共产党对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本人都表现出了非凡的独立性。美国政府看待问题具有很强的片面性,认为中国革命并非土生土长而是由于外来的煽动操纵,以及中国共产党并非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种看法对于杜鲁门对华政策的失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48年初,面对蒋介石军事战争濒临溃败的局面,美苏双方均有着自己的考量。美国的援蒋工作虽没有完全中断,但是规模较以前要小得多,并且1949年1月6日国家安全委员会便开始讨论台湾的战略重要性,预备策划“两个中国”。而苏联因担心美国军队进驻中国影响自身利益,强烈要求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划江而治。
最后,刘长新老师强调,国际社会中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外交官的发言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多种方面的影响。老师还鼓励同学们多多了解相关外交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文/2201郝亚彬)
春秋读书会古希腊组举办2023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2023年3月25日16: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古希腊组在王志超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3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这学期的阅读书目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何元国先生译本。本次读书会王老师继续带领大家精读伯里克利国葬演说。
本次读书会开始王老师了解了大家近期的读书状态。建议大家在本科期间尽量多书,在迷茫的时候,多储备知识,在毕业的时候能够选择自己满意的道路。伯里克利国葬演说的本质是为帝国主义政策辩护以及歌颂民主传统。伯里克利国葬演说也为后世演说提供了模板。王老师在讲解的最后向大家了推荐《古代时代雅典国葬典礼演说与城邦形象建构》这篇文章。
本次读书会中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伯里克利国葬演说的相关内容,下一次我们将继续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密提林的辩论进行深入学习。在读书会的最后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了疑惑。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2103王鑫毅)
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举办2023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22年3月26日10: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在张焕君老师的带领下于腾讯会议展开了2023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活动中阅读了《国史大纲》第十九章第四节南渡之士族,该节主要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南渡士族在南方如何保证自身经济地位从而确保其政治地位。张焕君老师详细介绍了南方土著士族占据山泽土地,而当时东晋南朝将度田收税改为按人丁征税,造成大量农民逃避国家户籍清算,转而与士族结成私人性的隶属关系。农民向士族地主纳税,国家税源大量流失,严重威胁中央统治。故而,东晋中央政府多次推行土断,使得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以同豪族争夺劳动力。可是咸康土断采用黄、白分籍,土著拥有黄籍,侨人拥有白籍,不同户口采取不同待遇,白籍居民常常逃避税收劳役,无土断之实。为此,刘裕、桓温也多次上表主张取消白籍优待,“依界土断”,一视同仁向国家纳税。另一方面,许多富裕农民和庶族地主,不堪忍受政府沉重赋役剥削,常买通官府,篡改户籍,或虚报年龄,假称疾病;或增损籍状,冒充士族,以获取士族才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以逃避服役,致使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影响财政和力役来源。面对这一乱象,钱穆认为,南朝不能根本消泯士、庶差别,北朝却能向此制走,此即北朝更具希望,能够一统中国之处。
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2104于宏图2205刘妍玮)
春秋读书会明史组举办2023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3年3月25日19: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明史组读书会在张祥明老师的指导下于线上举行。本周阅读的主要书目是《玉堂丛语》。
张老师这一周给参加读书会的同学解释了布政使司、勋臣、屯田、仓储、安南版图等问题。
布政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明朝时承宣布政使的辖区是国家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在正式的文件中,避免使用元朝的"行省"一词,所以在地名下加"等处"。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辖。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为"三司",皆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三司首长同秩同阶从二品。
老师又解释了何为勋臣。勋臣是指带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臣子。对于屯田以及仓储问题老师解释到,屯田和仓储不止仅在于明代,屯田据可考史料记载始于西汉,延续至明清,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商屯。明太祖洪武三年,命州县皆于四乡各置预备仓(永乐中移置城内),出官钞籴粮贮之以备赈济,荒年借贷于民,秋成偿还,遂为一代定制,取代了常平仓。明末又在辽东、延绥一些边镇设立常平仓。常平仓对于粮食储备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老师对于明代安南版图的问题解释主要集中在嘉靖帝和杨士奇、夏言、杨荣、张辅等人对于发兵问题的争论……
在读书会的最后老师指出要多读书,读好书,推荐同学们可以去阅读万明老师、高寿仙老师的文章,对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明代历史十分有帮助。本次读书活动圆满完成,期待下一次读书活动的举行。
(文/2104郁振国)
春秋读书会苏联史组举办2023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
2023年3月26日晚八点,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苏联史组在赵文杰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3年上半年第一次读书活动。本学期阅读书目为《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本次活动的阅读内容是第一章“序言:凯南以前的遏制”。
首先,赵老师对本书作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进行了简要介绍,约翰·加迪斯是近20多年来最重要的美国外交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史家乃至战略思想家。该书是一部经典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杰作,连贯、统一和深入地考察了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末期到吉米·卡特为止各届美国政府的对苏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可以认为,美国在整个美苏冷战时代的国家大战略始终以遏制观念为主要基础,以包含种种具体历史形态的遏制战略为其国家安全政策的根本内涵。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就此重大论题领域而言,一直缺乏一部在历史学和战略研究双重意义上堪称卓越的专著,直到此书的出版。
开篇作者交代了“遏制”这一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即乔治·凯南以前的“遏制”,同时明确了“遏制”这一由乔治·凯南在1947年7月打造的术语的内涵。事实上,在罗斯福担任总统时期,美国政府主要秉持的是罗斯福的“均势观念”。罗斯福认为,“美国的安全要求防止各潜在敌国纠集在一起,因此在地缘政治上需要令对手间保持分裂,同时在将伤亡限于最小程度内的前提下,通过输出来及时有效地为维持国际秩序做出贡献”。由于美国当时还需进行太平洋战争,因此罗斯福的均势观念实质上就是代价尽可能低的迅速赢得美国置身于其中的战争。因此罗斯福的战略是最适合当时美国实际情况的战略。
在读书活动最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家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思考进行了热切讨论,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2002王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