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实践与创新>>春秋读书会>>正文
   

春秋读书会各读书小组举办2018年4月第4次读书活动

2017年04月28日 12:04  点击:[]

 

春秋读书会明史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2日6:50到8: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明史组在张祥明老师的带领下于01205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会活动。

本次读书会大家在张祥明老师的带领下阅读了陈洪谟先生的《治世馀闻》。内容是《治世馀闻》的上篇卷二,主要还是由同学们分别读一段史料,接着翻译且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由张祥明老师为我们补充一些历史知识,参加本次明史组读书会的成员有13名。

此次,在上课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下考研需要的书。也听到了前几任明史组组长都考研考到了好的学校,十分敬佩。本节课主要讲了,弘治年间,本次开篇是以讲明孝宗与内阁大臣的议事为起点引起了对明代时票拟的思考以及在弘治年间发生的各种灵异的事情,比如说:弘治十一年时期,南京,苏州,与松江府等地天没有下雨,水却泛溢两三尺多,还有在陕西西安府户县道安里军士毛安学在一次在河边洗澡时捡到一块上好的好玉等事。本次课主要讲的是对官员的提升与对他们职位的安排问题,当然并且在其过程中为我们依旧补充了明代官员的等级。

最后,老师给我们提了几位著名的人,像:李东阳,王岳等人,也介绍了一下黄云眉的《明史考证》,主要强调历史学要以第一手史料为基础。要多读史书,只有多读书,才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定的资料。在读历史资料时要保持一个客观的的态度,要多加思考,用充分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明史组每次主要是翻译,我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翻译能力,也可以增强历史知识,毕竟只有自己亲自翻译过的事情,才可以记得更加清楚。虽然每次的读书方式类似,但每次的读书会内容都很精彩,也很不一样,也为我们展示了更多的古代的趣事。

每一次的读书会都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新鲜的知识,补充自己以前不知道的,而且还可以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参与,与我们一起去探索历史的奥秘。

 

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举行2018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1日上午9点半到11点半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在01402教室举办了本学期第四次读书活动,大家在张焕君老师的带领下共同阅读了钱穆先生所著《国史大纲》中关于《东汉以下之道教与方术》的部分内容。此部分由董淑育同学主讲,共有18名同学参加了本次会读。

本次活动仍然按照之前的惯例:由学生主讲,张老师进行释疑解惑。当讲到“阴阳学家本兼釆儒道两家思想”这一句话时,老师对此提出了问题:兼采儒道主要体现在哪里?随后做了详细的解答,并针对王莽改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王莽托古改制并非简单的倒行逆施,而是有着特殊的目的和用意,而这个目的仍有待研究。在谈到王充的《论衡》这本书时,我们可以从百度上很容易查到王充这个人物(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我们能找到《论衡》这本书,而后具体地了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质感,而且能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这本书。

从这次读书会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伊蒲塞、桑门等词的精确释意,原来都是对于佛教梵语的音译;潔齊的“潔”字和齋戒的“斎”的繁体字在古代其实是通用的。另外老师也做了一些扩展问题,比如针对王莽改制、东汉外戚干政。张老师指出:一项制度必有其渊源,绝对不是凭空出现的,而必定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这次读书活动同时又留下来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如东汉大背景下说到的晋韩友到底是东汉大动荡后统一的西晋王朝,还是当时的一个封地?这都需要具体查找钱穆先生所引用的原文献。还有就是有关道教的学术向下移的相关证据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次读书活动结束了,但读书仍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对一本书的阅读,需要涉及很多其他书籍的相关内容,需要我们及时查阅有关资料来扩展对书籍认知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张老师一直反复强调的问题。另外读书一定要有怀疑精神,只有这样才不会简单地陈述所看过书的观点。期待下一次的活动,同时也期待我们不断的进步。

(文/董淑育)

春秋读书会东亚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1日15:0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东亚组在郭小鹏老师的带领下于01201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四次读书活动。

活动开始郭小鹏老师首先强调导师制的重要性,告诉同学们应当有自己的想法,要从读书报告和社会调查当中认真准备,通过收集材料发现问题,为日后的论文的写作提供选题。其次老师举了之前的“精日”事件和近期的中美贸易战的时事,提醒我们应当关注时事与社会现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且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接着老师教导我们要掌握文章的改写能力,通过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之后进入读书会环节,本次读书会活动讲《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章有关社会团体的中国认知和经济界的中国认知的有关内容。先是范奎升同学对日本社会党的中国知行进行总结,肯定日本社会党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做出的贡献。后又分四阶段对中共与日共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刘欣同学则对“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的对华文化交流进行了总结。

在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后,郭老师也进行了补充,日共虽为中日关系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但应知道日共的主张并非主流。同时谈到“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等虽为民间团体,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政府的影响,政经并不能完全分离。最后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分析了经济界代表人物的中国认知,讲到了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通过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归纳概括文章是要有逻辑性,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文/范奎升)

春秋读书会古希腊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1日19: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古希腊组在王志超老师的带领下于一号楼二楼的科研工作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本次读书活动讲了《希腊人》第八章内容的前半部分。老师首先询问了同学们这月的读书情况,并为同学们的疑问解惑。为同学们的考研做了长期打算,推荐同学们读书多读一些通史也可以适当地读一些工具书例如专业性强的黄洋的《希腊史研究入门》,督促同学们好好学习英语,并努力学习其他外语例如法语德语。还对于当今社会的时事,最热门的叙利亚轰炸事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让研究相关史实的学长为我们解答了困惑。

在阅读本次章节:战火中的希腊人。讲述的是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事情,老师让同学们在阅读前应通读一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了解相关史实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本章节。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城邦史中的转折点,前431年到前404年,战争持续二十七年之久,战火几乎燃烧希腊世界每一个角落并且在这个时候还爆发了瘟疫。战争瘟疫导致的道德崩溃,对法律、宗教、诚实和规范应有的服从消失殆尽,约四分之一的城邦人口包括伯利克里就此死去。但令人敬佩的是,希腊人在这一无所有的日子里,不仅城邦生活照常进行而且精神和艺术生活也一如往常,处于生死关头的雅典人仍旧保持着他们的精神并为之战斗。




本次读书会并没有阅读完第八章,期待下次读书会的继续展开。

(文/王欢)

春秋读书会西方经典文献导读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五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0日,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西方文献经典导读组在徐继承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五次读书活动。

本次老师带我们读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核心文化、同心圆和文明秩序一章,本章的主要内容讲了: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极。在冷战期间,任何秩序都是超级大国支配两大阵营和影响第三世界的产物。而在今天更为复杂和异质的世界中,秩序的组成部分,存在于文明内部和文明之间。国家都倾向于追随文化相似的国家,抵制与他们没有文化共性的国家。核心国家的出现起了领导作用和支配作用。他们之所以能够行使维持秩序功能,是因为成员国把它看做文化亲族。而根据文明来区分国家的有用性在波罗地海诸共和国方面表现得很明显。土耳其,希腊都是其典型代表。

读书会上老师首先点明该书已经出版20余年,可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世界局势变化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太多,一部分观点难免牵强。并指出文化只是一个可能性,不变的核心是利益争端。比如说最近在叙利亚发生的事件,所牵扯出一系列国家的反应。等诸多例子都证明了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书中讲了,立陶宛总统没有按照天主教和新教为一方东正教为另一方的分界线划分开,主动吸收东正教,因为东正教在本质上属于基督教。而同样至今,土耳其伊斯兰无法加入欧盟,因为其文化难以认同,并且国家过大难以进行宗教同化

在读书会的最后,老师讲了,看书不要片面化,要注意树立一个整体的体系,以方便自己理清历史脉络。

(文/尹菊)

春秋读书会婚丧民俗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一、二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1日8:30,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婚丧民俗组在杨学勇老师的带领下于01201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一、二次读书活动。

本学期,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杨学勇老师特地选择了已故台湾作家、历史学家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希望能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

《北京法源寺》以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中国志士为中国的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动。此次活动,杨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本书的第一、二章节。

首先,杨老师与同学们讨论了本文对七月十五鬼节的描述与山西地区鬼节风俗的不同之处。之后,杨老师又向我们解释了用木钉钉棺材而不是铁钉钉棺材的原因是五行里面金克木,人们认为作为金属的铁钉如果用来钉棺材,可能会冲撞死者,在视死如事生的古代,这是不被接受的。此外,杨学勇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古代寺庙的最初功能其实还包括客栈住宿以及寄存尸体,而它这些功能所需要的土地往往是由信徒所捐。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白了历史学的研究必须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应站在当时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不能以今人的眼光评判历史。期待有更多同学能够参与下一次活动。

(文/王晓斐)

春秋读书会中东组2018年上半学年第四次活动

2018年4月22日下午2点至4点,在一号楼的亚洲区域研究中心,我们在谢立忱老师的带领下,举行了上半学年第四次活动。由于同学们活动之前的扎实准备,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充溢着较为浓厚的学术气息。

谢老师本次安排的议题是“阿拉伯帝国灭亡的原因”,同学们首先就这一议题表述了自己的见解。一位同学从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统治基础及蒙古入侵等方面,较为完备的总结了帝国灭亡的原因,另一位同学又从哈里发权力的继承问题、宗教政策、突厥渗透等具体方面谈论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随后同学们又从地缘政治,帝国经济发展,民族意识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谢老师对每位同学的观点都作出了评价,肯定了同学们正确的观点,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针对有些同学大量史实罗列,毫无头绪的缺点,老师指出,应在大量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做好归纳与整理,进而提出独特的、创新性的观点。随后老师强调研究历史,要学会从历史事件中走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透视历史事件,如此方能达到一识庐山真面目的效果。紧接着老师高屋建瓴,从宏观角度指出了帝国灭亡的原因,首先帝国本身就是一种向国家过渡的形态,因此没有哪一个帝国可继承千秋万世,每一个帝国必然经历盛及而衰的历史发展进程。其次,阿拉伯帝国内部整合不足,帝国内部缺乏统一的要素,表现在政治方面,帝国的中央集权有一定局限性,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10世纪后各封建主抗命中央,割据一方,俨然成了帝国分裂的力量,帝国赖以生存的凝聚力和统治基础大打折扣;经济上由于阿拉伯帝国长期承担丝路中介者的角色,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稳定的市场,一旦丝路贸易中断,帝国必然失去巨额的财政收入,从而在经济上走向衰亡;由于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上生活着习俗各异,信仰不同的民族,易造成认同感的缺乏,久而久之,民族矛盾就会凸显出来,成为帝国分裂的离心力量。

本次活动大家受益匪浅,不仅仅是因为较为系统地掌握了阿拉伯帝国灭亡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认识了“宏观把握,微观入手”这一历史研究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才是较知识更为重要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何去掌握这一方法则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去慢慢探索的。

(文∕吕凌宇)

春秋读书会唐代社会史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下午3点,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唐代社会史组在霍斌老师带领下在01102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这次读书活动我们主要围绕颜真卿,阅读了记载他生平的一些史料,并且从这些史料中对比差异并且分析原因。这部分史料是《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以下简称《新唐书》)、《旧唐书》卷一二八《颜真卿传》(以下简称《旧唐书》)、《太平广记》卷三二(以下简称《太平广记》)、《颜真卿神道碑》、《颜鲁公行状》。

总的来说,在对比中我们发现:《颜鲁公行状》记载十分详细,基本是以叙事手法完成,这样就保留了大量史料,价值很高;《旧唐书》是因为收集了唐朝国史等第一手资料编成,加之宋朝编修《新唐书》删节篡改等较多,例如本次阅读篇目中颜真卿上书皇帝斥责元载的奏疏,欧阳修在编写时就进行了改写,导致《新唐书》史料价值相对低于《旧唐书》。但是由于当时人并不注重文献学,且《新唐书》语言风格更为受欢迎,所以《旧唐书》不受重视,版本质量不高,直至乾嘉考据学派出现,《旧唐书》的价值才逐渐得到认可;《太平广记》与《旧唐书》的记载有很多重合,并且道教色彩浓厚,从行文上看有可能是在《旧唐书》记载内容的基础上插入几段传奇故事完成的。

具体来说,我们的阅读安排是以《太平广记》为主要阅读线索,同时再比对其它资料进行。首先我们先对《太平广记》的出处产生疑问,因其与《旧唐书》中的记载十分相似,多处雷同,霍斌老师推测此情况有两种可能:一为此文作者可能看过《旧唐书》;二为此文作者与《旧唐书》的编纂者看过相同的母本,因此才有可能与五代后晋时期完书的《旧唐书》出现大量重合。加之此文标注《太平广记》出自《仙传拾遗》、《戎幕闲谈》、《玉堂闲话》,而这三者最晚者成书于五代,因此又可以进一步推断作者生活的年代处于五代,并且接近于后晋时期。而关于此文中与其他材料都显著不同的记载,即颜真卿服食丹药以及得道成仙一事,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作者信奉道教,因此在记载时进行神化;二是颜真卿的确有服食丹药的事实。因为在唐朝社会服食丹药是一种普遍现象,道教文化风行,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都服食丹药以求成仙,颜真卿之例并不奇怪,而是当时之正常。

当阅读到颜真卿服食丹砂等物祛疾康复时,霍斌老师提醒了关于中古时期道教与中医的关系,即道教与医学不分家,道士可问鬼神也可治百病,他们手中掌握着关于药草药性的知识,并且拥有开具药方的能力,而直至宋朝,医学才与道教才明显剥离,显著特点便是宋代的医生称为“大夫”或“郎中”,以官名称呼,表明他们地位的上升。

在对比阅读关于颜真卿家族世系的内容时,明显《颜鲁公行状》与《颜真卿神道碑》更为详细,这是由于体裁的原因,即神道碑是需要具体写出死者的生卒日期以及家族世系、个人生平经历等等的,行状类似,而正史则不必须面面俱到。其中,《颜真卿神道碑》中有一处为“曾祖勤礼,著作郎,宏文馆学士”,霍斌老师提出疑问,此处的“宏”避讳的字应该是什么?避讳谁?此处应该是“弘”,避讳者推测有二: 一是武则天之子李弘,二是乾隆皇帝名讳弘历。但由于此篇摘自《全唐文》,避讳乾隆皇帝可能性更大。进而霍斌老师提醒,从避讳这个角度便可以来推断史料撰写的时间,因此要注意避讳的问题。其次,在《颜鲁公行状》中提到颜真卿小名为“羡门子”,此处可以看出颜家信道教的可能性十分大。

当对比阅读至关于颜真卿少时经历的记载时,《新唐书》记载了“母殷躬加训导”,而其他史料均未见有,唯独《颜真卿神道碑》中提及“太夫人殷氏,躬自训育”,因此可以推断《新唐书》此处这句话应来自于《颜真卿神道碑》。其次,在《颜鲁公行状》中记述了颜真卿少时练书法的经历:“以黄土扫墙”,在《颜真卿神道碑》中记载“善隶书,书格劲逸,抗行钟、张”,这两处记载均未见于两唐书,而这是研究书法史的重要史料。

在对比阅读关于颜真卿做官经历的史料时,两唐书与《太平广记》记载简略,《颜鲁公行状》记载详细,而据此分析颜真卿的做官路线,可以得知其仕途几乎是唐朝理想的升迁路线:以弱冠之龄中进士,经两年通过制科考试,得到校书郎的职官,而此职是有名的清官;之后再次通过制科考试,得醴泉县尉职官,而醴泉县是畿县,地位重要;之后做的长安尉为京官。再之后为监察御史,品低权重,更是清望之官。之后经过几次外放历练再升迁的过程,由监察御史升至殿中御史,再升至侍御史,再至武部员外郎等等,可以看出颜真卿能力的卓著以及朝廷的重视。从两唐书中记载的颜真卿上疏皇帝的疏本被“中人争写内本布于外”也可以看出颜真卿此人的名气之大与才华出众。其中霍斌老师补充到:唐朝做官,在玄宗以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即不经过在地方的历练,便难以有升迁资格。

在读到所有史料都提到的“御史雨”事件时,我们认为或许与阴阳五行之说有关。按照阴阳五行之说,雨为阴,旱为阳,多雨可能为阳弱或者阴重。进而提到阴阳五行说认为集市为阴气聚集之地,所以斩首之刑常在菜市口,并且多为秋后,阴气渐长之时。而影视剧中的“午门斩首”,因午门为紫禁城正式入口,断然不可能,所以此说法为谬误。

阅读到安史之乱颜真卿坚守平原时,霍斌老师提醒个人传记体裁的不好处即为无法凸显一个人功绩的重要性。如颜真卿坚守平原以及之后的收复河北,在整个安史之乱的战局中是意义重大且十分重要的。

读至颜真卿放弃平原郡,至凤翔拜谒皇帝时,唯有《旧唐书》提及颜真卿的行走路线,“弃郡渡河,历江淮、荆襄”,而这处记载是可以体现当时的战局的,但《新唐书》删而不用。

最后读到《太平广记》中记载颜真卿死后尸解成仙,霍斌老师讲解了尸解如何叫做尸解,是因为按照道家说法,成仙有坐地飞升以及尸解成仙,尸解就是尸体凭空消失,但是此人的衣裳鞋袜等等依然未动,衣服上的绳结未解,因此称为尸解。

最后霍斌老师解答了神道碑、墓志铭以及墓表的区别,即神道碑一般立于墓葬之外,用来给后人看,外面一般有圜墙包围,用来保护;墓志铭是在墓葬里放置,即下墓坡道转进平直墓道的入口处,一般会有墓志,并且上面有志盖;神道碑与墓志写的内容都相似,即为死者生平,多写好不写坏,所以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应当注意。而墓志在最后会有墓志铭,多为骈体文,用以歌颂之类;而墓表在唐朝时比较少,并且相比于神道碑与墓志,比较隐秘,不对外公开。

这次读书活动同学们收获很大,了解了不同史料的价值以及如何辨别的一些知识,让我们从使用史料到更深一步的思考史料从何而来,为何如此,受益匪浅,我们十分期待下一次的读书活动。

(文/孙燕)

春秋读书会清代边疆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18年4月22日,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清代边疆组在鲁靖康老师的带领下于01110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三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参加的同学有大一,大二,大三,甚至有备战考研的同学,还有二校区的同学。在一个本是休息的周末来参加本次活动,很感谢他们。

在本周的活动中,鲁老师带领我们靠近了边疆的野生动物,俗称野味。在那里,有豹子,有熊,还有老虎...那里的黄羊味道鲜美,但即使如此,却比不上野骡子的风味,那里牛羊成群,山珍海味丝毫不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本以为偏离大陆的西北地区不会有鱼这类东西,但恰恰相反,那里有鱼,而且口感极好。但很少有人会烹饪,每每如此,人们就会请教一位看仓库的先生,请教做饭方法。鲁老师在这时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运用诗歌来证明史料,例如,通过书中描写的鱼产地,烹饪方法可以证明西北地区存在渔业,而且还有一些描述证明会有阻碍渔业发展的存在。通过鲁老师风趣幽默的描述,我们仿佛走进了那大森林,仿佛亲眼看到了野鸡,豹子,棕熊在林间奔跑。而牛羊骡子在草原上成群结队的游荡,人们想要吃点新鲜的鱼的时候去请教先生。一幕幕一帧帧,令人流连忘返,想要去亲自看看那里的风景,亲身体验一下那里的人情风俗。

(文/沈嘉芬)

春秋读书会拉美组举办2018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

2017年4月22日下午4点到6点,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拉美组在高宇祥老师的带领下于01402教室开展了2018年上半年第二次读书活动。内容为乌拉圭新闻记者出身的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第一部: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由高宇祥老师主讲,。

在读书会开始前的半小时高老师就已到达教室,并且告诉在场的同学要多看书、不能因为各种活动和工作而荒废学业。高老师指出,大一、大二是大学生涯中知识的宝贵积累期,引导同学们多读专业类的书籍,并且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更要注重思考,对待不同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思想等。

活动开始高老师首用ppt为大家展示了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各国分布等,让同学们首先从地理上对拉丁美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介绍了本书是以一个非专业作家面对一个非专业读者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历史,因此读起来比历史学专家的作品更容易让人理解。同时老师也提出,由于我们对拉美史的接触少,所以读的时候势必会有一些理解和知识上的困难,所以当老师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有不懂的或者不同意见的都可以提出来,然后大家共同探讨。

本次拉美组活动结束了,望新加入的同学与我们一道追寻历史的奥秘,期待下一次活动。

(文/刘雪瑗)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