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晚上七点到九点,唐代社会史组在01101教室举行了本学期第二次活动,在霍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阅读了《太平广记》之《周秦行记》。
本次活动我们小组采取了学生选择文章并做资料整理搜集工作,之后组员提前预习,活动中提问讨论,老师同学一同解决的方式进行。本次整理材料的是安晓艳同学,她选择的篇目是《周秦行记》。
活动之初我们对文章名字的由来有了疑问。既然作者进士落第,那应该回故乡甘肃,为何到河南?伊阙道是作者考试成功后任伊阙尉的地方,既然如此为什么说是落第呢?前后逻辑不通。“周秦”究竟是指什么?寓意朝代更迭呢?还是指“周秦州”?亦或是西周东周均被秦所占,所以周秦之地从关中延伸到洛阳地区?经过讨论最后一种观点更有说服力,但仍可以进一步查证。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虽然《太平广记》中所写名字是牛僧孺,但是从文章的文采以及文中诸多逻辑混乱的现象来看,尤其是李德裕曾作《周秦行记论》痛斥牛僧孺在文中写与帝王的后妃冥遇,以此诬陷牛僧孺事件来论,本篇作者定不是牛僧孺,更可能是“牛李党争”的产物。
我们整理材料仍然是五部分。老师一再强调整理文章时不可简单复制粘贴,必须要核对原文。因为史料是我们研究的基础,若引文错误,那以它为源头所进行的研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所以,学历史就是要培养大家做事认真的能力。
在字词方面,一字经常有多个繁体字,并且每个繁体字的意思和用法都不一样,例如“太后”的“后”与“後来”的“後”虽然简体字相同但是繁体字相异,需引起重视。在词义解释方面,例如“练衣”、“中贵人”、“旁视不给”、“材官”都引起了我们的讨论,尤其是“材官”一词仍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彼此都有进益。另一个则是注释来源问题,最好标明史料出处,尽量避免百度搜索。
此文中有许多有趣的内容,例如对衣服的颜色描写较突出,像黄衣、紫衣、朱衣、青衣、练衣等,是表示等级呢?还是只是想象庙宇中供奉的塑像所穿的衣服呢?还有为什么是薄太后庙呢?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关于庙中女子年龄的描写,太后不甚年高、戚夫人二十余、王嫱年低太后、太真妃子年三十许,既是庙中供奉之人,怎么判断其年龄呢?这也许就是人们印象中的历史吧。老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若问你秦始皇、刘邦在你印象中什么样子,许多人会觉得他两个人年龄相距甚远,因为分属两个朝代,但其实两人相差三岁,秦朝的许多事刘邦都经历过。也许是由于我们过分强调朝代划分的缘故,长久以来造成我们对具体时间性的忽视。
总体看本篇是荒诞性的笔记小说,虚写内容偏多,唐代笔记小说对宋、明清小说的产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很多小说发生的前提都是书生赶考,这也成为一种小说书写模式。
本次活动我们受益良多,虽然还存在对于史料的选择与运用上的问题,但是同学们的进步不可忽视,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文/李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