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晚上七点到九点,唐代社会史小组在01305教室举行了本学期第六次活动。本次活动霍斌老师继续带领我们研读《太平广记——莺莺传》。本次活动形式与上次大同小异,但增加了阅读翻译的部分。
本次第一位讲解人是李杰同学。他整理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相会及张生赴京考试的内容。首先同学们指出了文章中繁简字、异体字转换中的错误,例如“略”“床”“睹”没转为繁体字,“復”“複”“札”“劄”“軋”“剳”等异体字的书写这些细节问题。之后同学们对词义解释部分进行了讨论,如“槛”字的多音多义。此外,我们对文章翻译也进行了细致分析,如对“忽有人觉之”“危坐久之”“辨色而兴”“将行之再夕”“酬对”“愁艳幽邃”的分析使我们对崔莺莺矛盾的性格、前后不一的行为、离奇的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过最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是对“韵”一字的学习,原来诗中两句为一韵由此而来的《会真诗》三十韵。李杰同学对“宫体诗到艳诗的演变”过程的总结与梳理更是让我们收获颇丰。当然,我们也遗留了很多问题。如字词方面:“酬对”“修谨”“辨色而兴”“融冶”“文调”“愁艳幽邃”的解释究竟是什么?内容上:文中关于“旬有八日”等时间、约会的细节描写之细致能否作为元稹自寓的证据呢?《霓裳羽衣序》为什么有此名字,羽衣为何物,蕴含什么道教文化,道袍何时形成的?艳诗的概念是什么?其作者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会真诗》为什么由显性和隐形两个作者完成呢?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第二位讲解人是杨莉丹同学。她整理的主要是崔莺莺的回信内容。首先大家认可了杨莉丹同学认真的态度及详细整理资料所作出的努力,尤其是对典故“援琴之挑”“投梭之拒”“泪痕在竹”的解释让大家印象深刻。然后大家同样也指出了繁简转换的错误,并且有些字词如“缱绻”“自固”“要盟”“伏承”还值得同学们继续学习研究。此外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对“忒”“乱丝”“心迩身遐”“不复明侍巾帻”有了较一致的意见。从信的内容上,我们也学习了古人用词的讲究尤其对敬辞谦辞的运用。此外,我们发现了几个值得探讨的有趣问题,如张生送莺莺花胜、口脂,莺莺送张生玉环、乱丝一缕、茶碾子,古人送礼物有什么讲究呢?老师还举了宇文士及送李渊金环一例来引发我们的好奇心。“骨化形销”“丹”“清尘”在道教中又代表什么呢?
老师对我们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引用的论文要懂得取舍和自我总结,对于词义解释部分要查阅史料、标明出处。
本次活动同学们较前几次活跃了很多,收获颇丰,望下次更好。(文/李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