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松岩教授应邀在我院1210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我们为什么要研读希罗多德<历史>?》的讲座。讲座由王志超教授主持,世界史研究生和部分教师到场聆听讲座。
徐松岩讲授从“其人”和“其书”两个方面及核心内容、贡献亮点、精彩选读三个角度介绍了希罗多德及其著作《历史》。他指出,人们常说的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学之父”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希罗多德其实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斯,其在《历史》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以下所展示的,乃是哈利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调查研究的成果”。此外,从翻译角度来说,徐松岩教授强调了以往学术界将“οἵ βάρβαρροι” (现代英文中的“barbarians”)译为“野蛮人”的不妥之处,实际上对于希腊人而言该词无明显贬义,应译为“异族人”,以体现当时希腊对于其他文明的态度。
徐松岩教授讲到,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后人抄书的过程中按照内容分成九卷并按照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命名。他提纲挈领地论述了《历史》各卷记述的主要内容,同时强调了希罗多德的写作风格既有散文家“有闻必录”的特点,又坚持了史学家所具备的客观求实,科学严谨的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最后,徐松岩教授对《历史》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赏析,并结合现实生活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
此次讲座,徐松岩教授用资深的专业知识和幽默风趣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兼具继承与创新的史学研究者对历史研究真实性和进步性的不懈追求,使同学们深受启发,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