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研究生系列学术讲座“平水论坛”邀请谢礼晔博士作第六场报告

2017年06月06日 16:46  点击:[]

 

2017年6月5日下午,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研究生系列学术讲座“平水论坛”第六场报告邀请谢礼晔博士担任主讲,题目为《传统与文化传承——以河姆渡文化骨耜传统为例》,报告由历史学院副院长张焕君教授主持。我院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高江涛研究员,侯慧明教授、谢耀亭副教授、夏文华副教授、雷鹄宇博士、张九玲博士以及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这次报告。  

谢礼晔博士首先对“传统”、“传承”、“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概括其特征,其次绍了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马家浜—崧泽文化在内的多个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接着,谢博士以河姆渡骨耜传统为例讲述了新石器时代的传统与文化传承。谢博士所讲的河姆渡骨耜传统,是一个在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中流传了1000年的传统,这一传统在6000年前就已经在当地消失了,因此不属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文化范畴。谢博士在报告中讲到了河姆渡文化骨耜的独特风格、用途以及过度设计等问题,并在列举了大量数据和对比证明后发现这种制作耗时耗工具的骨耜产品差异程度高、多样的制作技术、重复技术失误并且习作数量极少。之后,谢博士又从生产模式、制作技术的习得、复合的传承模式等方面作了总结,并对尊奉学习与试错创新展开讨论,最后提出了研究本课题的意义。谢博士希望通过对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未见于史书记载的传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的形成、传承和消亡,并希望通过多项个案研究,摸索出规律,对当今社会面临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提供借鉴。  

提问交流环节中,在座的教师、研究生与谢礼晔博士就考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高江涛老师建议在场的研究生在研究问题时既要注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要注意“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提醒大家要多向谢博士学习研究的方法。同学们则围绕尊奉学习、思维方式、河姆渡文化以及肩胛骨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此次讲座给在座师生带来了积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启迪。(文/李帅  图/孟梓良)   

 

附:

谢礼晔,广东汕头人。吉林大学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曾在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两年。201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任助理教授(终身教授预备岗)。

谢博士的研究往往从先秦时期最普通的工具入手,比如石器和骨器的原料获取、生产、消费,探讨与农业、定居和社会复杂化相关的技术选择策略及其短期和长期效应。她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多学科手段,包括实验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微痕分析(通过工具使用痕迹推测功能和制作工艺)和土力学等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篇,14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曾受邀在美国哈佛大学、俄怀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姆渡博物馆作讲座。更多与谢博士科研经历相关的信息,可查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官网。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