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山右历史讲谈会”学术沙龙之五——被遗忘的神灵:唐叔虞信仰与李唐政治

2016年12月02日 11:50  点击:[]

2016年12月1日下午3:00,我院在01402多媒体会议室举办了“山右历史讲谈会”第五场学术沙龙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主要有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教师们、中国古代史专业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春秋读书会隋唐组的学生。讲谈会由刘丽副教授主持,杨学勇副教授、孙宁博士进行点评。    

本活动的主讲人是霍斌博士,他的题目是《被遗忘的神灵:唐叔虞信仰与李唐政治》。该文着重揭示了唐叔虞信仰如何影响到李唐开国的,武则天如何利用太原地区的唐叔虞信仰进行神化运动,以及唐叔虞作为人格化的晋水之神,是如何被纳入到国家祭祀体系之中等三个问题。    

杨学勇副教授肯定了该选题的价值,认为该文章题目以小见大,选题新颖。不过,对于霍博士所提出的建唐后官方有意选择“遗忘”这段历史,杨老师认为李世民时期并没有刻意掩盖,相反是在彰显。就官方何时开始刻意“遗忘”唐叔虞信仰,玄宗时的拨乱反正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方面。对于武周政治所提及的《大云经》,此时应为《大云经书》,为神话武氏之伪经,对武则天名字中可能有“明”字的推理,认为立碑在后,当为附和“瞾”字而来。孙宁博士认为,该文首次对唐代叔虞信仰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然而对大唐立国而言,从高祖尊号的角度言,史料中不该忽视唐尧的影响。同时,贞观二十年太宗的并州之行,当注意其时代背景,以便对其行为作出准确的分析。还认为对于唐叔虞信仰与武则天的“君权天授”这一部分,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并对武则天国号中的周,是否与姬周有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点评人所提出的问题引起了现场教师们的激烈讨论:张焕君教授认为,对于官方刻意“遗忘”唐叔虞信仰这一观点应补充材料加以支撑,同时又从礼制的角度提到历代先王先君的祭祀问题,而且就祀典体系的变化而言,唐代对叔虞信仰的态度,到底是“遗忘”?还是“偏移”?唐叔虞信仰与当时流行的道教信仰,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王玉来博士认为,唐代地方祭祀,往往具有多重功能,而道教与地方信仰出现了深入结合趋势,另外,根据陈寅恪先生论断,他对唐国公的封号提出了看法,认为该封号来自于郡望,源于“中山、巨鹿等地所流传之放勋遗迹”,尧山、尧台,并非李渊所谓“太原黎庶陶唐旧民”。雷鹄宇博士则就先秦唐国封地的空间与后世所指提出了看法,同时又指出唐玄宗时期在礼制方面的自我作古对本论题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侯慧明副教授针对此文章提出了三点建议:一、仅依据《晋祠之铭并序》中“以祈嘉福”四字来推断太宗至晋祠表达对唐叔虞保佑的感激证据不足,应找旁证再加以印证;二、虽李世民认为唐叔虞信仰与李唐建立有关,但并不能以此推断李渊也这样认为;三、唐叔虞信仰始终出于被动地位,抬高或遗忘它只是李唐政权的行为,强调民间信仰的弱点在于其无组织性,故而不若宗教的生命力强大。同时,武则天称帝时期所进行神化运动,更多的则是吸收了佛经故事。戴羽博士提出,叔虞被视为祈雨的“水神”,这或许与“五德终始说”有关。    

在认真听取了讲座和老师们的讨论之后,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们也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建议。研究生韩峰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古代史上,多次记载谶纬之说,其作用是否有夸大之嫌?霍博士回应说,谶纬也有真假之分,有的确实存在,比如文中所提及的隋末歌谶《桃李子歌》,它不仅在唐朝史料中多次记载,也同样在隋朝史料中出现过,这类应为真实的,而有的则是在统治者即位后编造而成的,应对其加以区分。研究生贾雨也提出问题,既然唐立国之初利用了唐叔虞信仰,那么武周之时为什么还要继续利用这一信仰呢?霍老师指出,这样的延续可能在当时被认为是天命转移的结果。此外,李帅、王磊、刘臻至等同学也提出自己的困惑,霍斌博士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表示会认真思考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论文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改。    

最后,刘丽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她认为:学术往往是在交流与争鸣中实现其价值的。霍斌博士文章一出,大家积极准备。今天,现场讨论热烈,对论文中的问题,宗教的、政治的、民俗的不同角度,大家见仁见智,专业性的评价能够调动我们的学术创造热情,无疑促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学术成长。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如下几点需要强调:第一,标题“被遗忘的神灵”:为什么会被遗忘,原因是什么?可以说,历史研究、历史论证的“每一步都有赖于提出一个问题”,历史解释的实质就是“回答问题”。首先,如果承认唐叔虞是神灵,那么关于唐叔虞信仰是如何来的,就是叔虞信仰的记忆问题,文章缺乏深入的探讨。如果学界没有这方面的研究,那么这个溯源是否就成了必要呢?其次,就是叔虞为何被唐人遗忘的问题,文章似乎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第二,唐叔虞信仰与李唐政治。首先,如何认识界定“李唐政治”与武周革命关系;其次,祈雨祭祀与大唐政治的关系。在文章要探讨的三个问题中,这个问题与主题结合稍显疏远,前言中说,“唐叔虞作为人格化的晋水之神,如何纳入到国家祭祀体系之中”,这个“如何纳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然而,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并没有这样的“纳入”的过程。第三,在结语部分“李唐建国之后出于国家统治权力来源正统性和合法性的考虑,唐代君主有意选择‘遗忘︐这段历史,在权力起源上刻意选择‘天授︐与‘天与︐”,该论断的得出,应该是对“被遗忘的神灵”的解释。可是,李渊的告天册文中并没有否定这一点。那么,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阐述?父子俩之间对同一个神灵的态度有异,这个恰恰是问题的关键。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通过这种“讲”与“谈”的方式,对我们教师而言,在个体写作上,无疑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对研究生而言,这种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发言,对完成学业、促进成长也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坚信,学术研究就要敢于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改进完善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文/樊晓静图/孟梓良)    

 

霍斌博士正在讲谈    

 

会议现场     

 

点评人正认真阅读材料   

杨学勇副教授点评   

孙宁博士点评     

王玉来博士点评   

学生互动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