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实践与创新>>春秋读书会>>正文
   

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举行2016年下半年第十次读书活动

2016年12月20日 19:04  点击:[]

 

20161218日晚上700开始,春秋读书会《国史大纲》组在01402教室举行了本学期第十次,也是本学期最后一次读书活动。在张焕君老师的引导下,大家继续阅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讲《国史大纲》第十八章――变相的封建势力的第一节:九品中正制与门第、第二节:学校与考试制度之颓废、第三节:南渡后之僑姓与吴姓,第一节由李枫同学主讲,第二、三节由任超群同学主讲。

三国丧乱之际,“人士流移,考详无地”,用兵既久,人材自行伍杂进。要对此情况加以救挽,于是有魏尚书陈群之“九品官人”法。此制与州、郡察举有相异两点:

一、州、郡察举之权在地方官,而州大中正则为中央官之兼职。

二、州、郡察举只为士人进身之初步,至于以后在官职位之升降与转移,则与察举无关。九品中正,官位之升降,乃不系于居官服务之成绩,而操于中正之“品状”。

此虽为军政状态下一时之权宜,然其初“犹有乡论余风”。其一者,西晋统一以后,刘毅、卫瓘、李重诸人均有论列。然当时世族门第势力已成,九品中正制正为他们安立一个制度上之护符。其二,魏夏侯玄已求矫正。但当魏、晋之际,夏侯玄不免杀身之祸,难见实施。 

在此形势下,故家大族,虽无世袭之名,而有世袭之实,故这一制度终不能废弃。

儒学之盛,尤以西汉,太学之盛,则源于儒学正统化。六朝弃孔孟而好庄老,其国家的教化功能大不如前矣。王政转移而为家教,故高门子弟不愿入国立之太学。国立太学之传统教育为六经礼乐,而当时名门世族的家庭风尚,是庄老与清谈。六经礼乐本求致用,庄老清谈则务于自娱。宜乎南朝立学,皆旋立旋废,亦仅为具文而已。中央无登用人才之权,无鼓舞人心受中央教育之由。

晋室东迁,中原衣冠,追随南渡者,在政治上自佔地步,故当时有僑姓、吴姓之别。过江者为僑姓,东南则为吴姓。吴姓不如僑姓。细究其因,张老师言之:北方部分世家大族地位于渡江前后有所改变,有降品之世家,亦有升品之世家,有此现象者,盖渡江早晚,渡江地域之不同也。

期末将至,寒假不远矣。《国史大纲》组本学期活动虽止于此,然读书之行仍持续之,手中持书,何处不阅读。下学期当再继续,煮酒论英雄,品茶著文章。(文/杨宣)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